Sunday, December 30, 2007

獨立的腦袋,追根究底的心態

從前我是不愛看所謂的商業雜誌。箇中原因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部份。一來當時我認為這些雜誌所揭露的訊息,是資訊多餘知識。資訊永遠追不完,每秒、每分、每月,這社會永遠在產生資訊,且無價多餘有價(我甚至偏激的認為這些雜誌不過就是商業界的八卦雜誌,如此而已),因此我選擇在現今看來頗為偏頗的方式:直接捨去接收這些資訊,以圖一勞永逸之快;二來,使我更不喜歡這些雜誌的原因,是其論調。我不喜歡他們以一股至高無上的論調,評斷企業的所作所為。稱讚、貶損、甚至是分析,這些報導給我的觀感,似乎欲以一種絕對客觀的世外高人觀點做鞭闢入理的解析,但本質不過是歌功頌德,或追打落水狗的後見之明。在Dell如日中天之時,曾有人跳出來分析其直銷模式在今日所遇見的瓶頸呢?


當然過去我一律不看這些雜誌的做法失之偏頗。經過焠鍊,彙整後的資訊終將成知識。重點即在於,對於龐雜大量的資訊,我們必須具備辨別其價值的能力,追究資訊的來源及獨立思考其正確性。對於引用國外觀念的再介紹,尤其須當心。舉兩個例子:
  1. 金磚四國:社會對於這四個具有爆發成長力國家的廣泛報導,似乎始於雜誌利用大篇幅報導了這四個國家的未來長望。該報導的概念來自Goldman Sachs的一份預測Brazil, Russia, India, China(合稱BRICs,取brick的音譯,台灣倒是巧妙地翻成金磚四國,更為聳動)的報告,以數學模式預測這四國分別會在未來何時超越現有的已開發國家,成為經濟強權,然後再加上自己的採訪報導 ,加強這四國是為來之星的論點。金磚的話題紅極一時,但危險在於,這些媒體無視於高盛報告附錄,一般的媒體報導對於高盛如何導出這四國未來發展的函數以及但書不感興趣,因此剝奪了民眾知的權力。一種報喜不報憂的心態,將事實的真相隱瞞起來,殊不知這些但書裡的限制條件,就是影響預測是否準確的根據。這四國的發展是大家有目更賭,但一味報導其光明面忽略黑暗面,不僅辱原本高盛的研究,對於一般不異接觸到國外研究的民眾,更是誤導。
  2. M型社會:同樣也是相當普及的新興名詞,運用廣泛的程度更勝前者。該概念源自大前研一ロウアーミドルの衝撃(中產階級滑落的衝擊)。大前引用統計資料佐證他所觀察到在日本中產前引用統計資料佐證他所觀察到在日本中產接引用統計資料佐證他所觀察到在日本中產階級塌陷的現象,並以此提出許多對日本政府的建議。此概念在台灣媒體的包裝下,M行社會一詞誕生,還取代中產階級滑落的衝擊,成為其中譯本之書名。至此,M行社會充斥在各類新聞中,不管其引用是否正確
網路上有些關於該書的的摘要與分享,甚至圖解M型的結構到底是怎麼“製作”出來

不管在學術界(尤其以社會科學更為明顯)或媒體,都有創造新名詞的傾向。這些名詞有些與以有的概念相通,有些是就舊裝新酒,把既有的概念稍加改變重新詮釋,套上響亮易記的名稱,如口水歌般傳唱,再經媒體不經查明的大肆宣揚,其正確性更是大打折扣。對於這些新穎資訊,我們應該具有批判精神,追根究底並獨立思考,避免隨波逐流,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