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由五大行政區組成,分別為曼哈頓Manhattan、史坦登島Staten Island、布魯克林Brooklyn、皇后區Queens以及布朗士Bronx,其中以曼哈頓最為繁華熱鬧,也幾乎是紐約印象的代表。曼哈噸堪稱都市規劃實行地最為徹底的地方,幾乎所有的道路皆垂直相交形成一個個街區,Broadway算是個特例,橫貫曼哈噸的左上方至右下方,如同臉上一道傾斜的刀疤劃過曼哈噸,她是那麼的特別。南北向道路以大到為名,自東邊的First Ave.到西邊的Eleven Ave.,有時大道又會有別名,像是六大道又稱作Avenue of Americas;東西向的道路以街為名,愈北數字越大,其中又以第五大道作為東西街的分水嶺,第五大道以東為東街,以西為西街。
曼哈噸可以粗淺地分為三個區域,34th Street以南稱為Downtown,34th Street至59th Street稱為Midtown,59th Street以北稱Uptown。Uptown與Downtown同時也代表方向性,go uptown代表往北方,反之亦然,這可是在地鐵站分別方向的重要資訊,因為在某些地區,往北與往南的月台是無法在站內相通,一定要出站後從另一入口進入,如果一不小心沒看清楚而刷卡進站的話,可是要花冤枉錢的。
Downtown又可以分為幾個區域,像是知名的蘇活區Soho、東村East Village、西村West Village、下東區Lower East Side、小義大利Little Italy、中國城Chinatown、砲台公園Battery Park以及華爾街的所在地,金融區Financial District。
從皇后區到達金融區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搭乘E Train到達World Trade center,如此便可從世冒中心遺址,現在的Ground Zero開始。無奈地鐵在WTC的前一站車長竟然宣佈不再提供載客服務,被迫提前在Chambers St.下車,後來才知道原來地鐵是相當隨性的,不僅沒有到暫時課表,服務的路線更是會隨時異動,時常看到車長一聲下令,告知之後的哪些站不停,就會看到旅客匆忙地下車,偏偏廣播的車長大哥大姊都有濃濃的腔調,加上環境吵雜,很多時候根本聽不清楚車長再說些什麼,往往過站了才發現原來某些站不停,只好搖搖頭自認倒楣,並提醒自己絕對要豎起耳朵聽車長大人究竟在含什麼滷蛋。出地鐵戰後又是一陣暈頭轉像搞不清所在位置,研究一陣子後才找到回Broadway的方向。
在紐約街頭學到的第一件事:行人最大。在這裡行人號誌僅為參考用,任何時候只要沒車皆可通行,不用擔心警察開單,更不用擔心機車會突然竄出。一般情況只要不太誇張,汽車即使在綠燈車道還是會禮讓行人,而右轉的車輛大多數會禮讓直行的行人。剛開始對於這種備受禮遇還受寵若驚,但很快低就開始擔心回台灣時忘記過馬路要瞻左顧右。沿著Broadway向南行,左邊一帶是市政府,附近的建築包括紐約州高等法院、國際交易法院級紐約市警察中心等。這一帶的建築宏偉到令人瞋木結舌,兼具氣派與細膩。高聳巨大的柱子佈滿精細的雕刻,外型類似台灣銀行,但不論建築的規模與氣勢,以及外觀雕刻華麗的程度遠非台灣銀行所及。
沿著Broadway一路向南行,遠遠地即可看到Woolworth Building,這棟1913年的摩天大樓,高據世界第一高樓達17年。遠看還不見這棟高樓有啥稀奇之處,走近端詳才發覺它驚人之處,外觀的雕刻可為把裝飾藝術Art Deco發揮到極致,佈滿792尺樓高的外部。大樓內部不開放給遊客參觀,為此還特地在門口矗立寫著“Tourists are not permitted beyond this point"
沿著Broadway,緊接著在Woolworth Building之後即是St. Paul's Chapel與World Trade Center。在911世冒雙子星遭劫機撞垮之後,聖保羅禮拜堂即成為收容難民的場所。禮拜堂內懸掛著當初因救難而罹難者的照片,以及當時救災的情況,看了讓人不禁熱淚盈眶。禮拜堂本身不算大,重多的遊客沖淡了莊嚴的氣氛。閃光燈此起彼落,遊客的交談聲破壞了禮拜堂的寧靜,這裡已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禮拜堂外有一墓園,墓園中間有一希望之鐘Bell of Hope,為911一週年後倫敦市長贈與紐約客。不同於台灣的墓園總是有一種神祕與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懼,這裡的墓園倒是靜謐安詳,似乎往生者都可以在此安息。
隔著Church St.與St. Paul's Chapel遙望的便是世冒中心遺址。七年前的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這裡一直處於重建狀態,重建計畫Ground Zero頗有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意涵,而這裡確實將蓋起更高的摩天大樓。事實上美國人對於是否要重建如此高樓而猶豫,擔心又成為恐怖主義攻擊目標,但最後仍決定蓋起更高的大樓,象徵美國對於恐怖主議決不妥協的決心。七年後的今日站在這裡,實在很難想像當初的滿目瘡痍,周遭的大樓像是自外於這場災難似地,人們魚貫進出。中間重建的地段就如同一班的新建工程,要不是當初新聞驚世駭俗地撥報那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情節,從現場很難嗅到當初災難的蛛絲馬跡。本來在重建地區旁有一塊地區記錄著災難發生後的感人故事,也許是我沒找到,也許是隨著重建工程的擴大而搬移,這次我並沒有看到,算是可惜之處。
0 意見:
Post a Comment